英语单词记忆策略

英语单词记忆策略

一、学习材料的选择

常规的高中词汇表有两套:课本词汇表和大纲词汇表。二者的共性在于都涵盖了高考大纲词汇。二者的区别在于:在数量上,课本词汇要多于大纲词汇;在编排上,课本词汇紧扣课文内容,而大纲词汇则紧扣高考,完全按照字母表的顺序来编排。

在学习常规高中英语课程的时候,课本词汇表比大纲词汇表更贴近教材的学习;但是对于高考来说,大纲词汇表则更具有针对性。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老师在讲授课本内容的同时也要求学生记忆大纲词汇表。尤其是越临近高考,大纲词汇表就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其实造成两套词汇表的这种差别的根本原因在于,课本承担的是基础教育的功能,目的是让学生完成最基本的高中学业;而高考则是一种竞争性选拔考试,高考大纲就是完全为这种竞争性考试服务的。所以,虽然课本和高考大纲有相同之处,但最终目的是不同的。选择什么材料,完全看最终的学习目的而定。由于大部分人读高中都是为了考大学,所以这里仅针对对高考较为有利的大纲词汇表作出具体分析。

就高考本身来说,大纲词汇表相对于课本词汇表的优势具体体现在:

  • 第一,高考大纲词汇比课本词汇数量少。这也就意味着学生如果使用大纲词汇表,可以花更少的时间和精力来备战高考。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课本中超出高考大纲范围的词,常常是一些长度和难度都很高的词汇,这些词汇对于日常的课本学习来说也许必不可少,但对于高考来说,确实给很多学生增加了不必要的学习负担。
  • 第二,高考大纲词汇表在编排上具有独特优势。大纲词汇表上的单词是按照字母表的顺序来排列的,以同一个字母开头的单词都被编排到了一起。这种词典式的编排顺序对于学生最大的好处就是便于短期强化式的高效复习。举个例子,如果学生在某个阶段完成了以 C 字母开头的所有单词的初次识记,这时候突然在阅读中出现一个以 C 字母开头的单词,那么这个单词有 95% 的几率是大纲词汇(高考中允许出现 5% 的超纲词),如果学生不能够立刻认出这个单词是什么意思,他可以很快就在大纲词汇表中找到这个单词,并对所有以 C 字母开头的单词进行连带复习。而这种连带复习恰恰能够帮助学生再一次强化对所有 C 系列单词的记忆。这样反复多次,学生就会对 C 系列单词非常熟悉,最后达到完全认知的学习效果。而如果学生是按照课本的顺序来记忆单词的话,在阅读中如果碰到一个不熟悉的但又确实在课本里学过的单词,他也许能意识到学过这个单词,或者说出在哪册课本里出现过,但是他通常并不会去到课本中查找这个单词,更不会去进行连带复习,如此便形成了一种得过且过的学习习惯,久而久之便造成了词汇量的匮乏。所以,高考大纲词汇表更便于学生进行高频率的系统复习,而用课本词汇表进行复习往往效率低、时间长、效果不佳。而系统高效的高频率复习恰恰是突破词汇瓶颈的关键所在。

但是不可否认,按照字母顺序来记单词容易让人感到枯燥乏味。其实有很多方法可以调节,比如打乱字母的顺序,不要从 A 开始一直记到 Z 结束,可以先选择其中的一个字母。如果是教师授课,活跃的授课风格和灵活的授课方法完全可以抵消这种枯燥。所以,只要策略得当,这个问题完全可以解决。

以上介绍的是两套常规词汇表,其实就历年高考英语试卷来说,有一定数量的单词在高考试卷中占据了绝大部分比例,也就是常说的高频词。而这些单词在总数上要绝对小于高考大纲词汇表。所以这些单词需要教师在授课时不断提起、反复强调,以尽量保证所有学生都能够掌握这些最基本且最实用的词汇。

二、规划学习的起始时间

从词汇对于英语学习的影响来看,词汇量对于一个人英语水平的发展起着极大的制约作用,因此学习过程中必须坚持一点:英语学习,词汇先行。那么,强化学习的时机选择也就至关重要。

2.1 最佳时间

在上高中之前就拥有了足够的词汇量。(高考大纲要求的词汇量,通常为 3500 左右,虽然各地区所要求的词汇数量有所不同,但基本在 3500 左右上下浮动。)首先必须承认,这种学生毕竟是极少数,而且需要具备一定的语言天赋。但是在进入高中之前就拥有足够的词汇量对于学习者来说确实有着诸多好处:

第一,从一开始,高中英语课程就会学得异常轻松,从而为其他学科的学习腾出更多宝贵的时间。这种巨大的时间优势相对于别的学生来说几乎是压倒性的;

第二,这种学生通常会在高中阶段保持一个理想的英语成绩。由于没有了词汇量的制约,其他各种外语基础能力如阅读、听力、写作和口语等都得到了释放性的发展,因此其外语水平的增长将是惊人的,成绩自然凭借着词汇量水涨而船高;

第三,不会陷入英语学习的怪圈。大部分学生在高中阶段的英语学习方式就是死记硬背各种语法规则、没有章法而效率奇低地背单词、做大量的练习题……这样做的结果是不仅浪费了大量时间,收效甚微,而且更可怕的是很多中考英语成绩接近满分的学生,通过这种学习方式的浸泡,英语成绩仅能保持在中上等或中等水平,部分学生更是直接掉入了下等行列。但是,本身词汇量充足的学生却不会有这种困扰,高中的各种英语练习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没有难度可言。他们要做的,就是按照自己的喜好和学习方法不断地保持和加强自身的英语水平就可以了。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会看到一些英语顶尖的学生不会太去理会日常的英语学习任务,而总是按照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来行事,却总能取得很好的成绩了;

第四,学生也会拥有巨大的心理优势。高中学习任务异常繁重,敏感波动的情绪绝对是学习的一大障碍。尤其是英语这一科,堪称大部分学生最头疼的一个科目。而词汇量本来就充足的学生通常可以花很少的时间取得比别人更好的成绩,因此在英语学习上不会有太多烦恼,通常我们都会看到如果某个学生某门科目学得比较好,就会在这一科上透出一股自信。这种自信,真的是一种难得的心理优势。

因此,在进入高中之前就有一个很好的词汇基础的同学应该感到庆幸,但是,变化永远是这个世界的常态,时刻保持清醒的心态更有利于保持自身的优势。

2.2 次优时间

刚上高一就开始系统地针对高考来记单词。由于强化提升单词量通常需要付出大量时间,且不能中断,因此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越早进行就越有利。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高一相对宽松的时间;另一方面则可以为高二高三的复习节省下大量的时间;更重要的是,词汇问题越早解决,后期的学习就越容易。如果说学生在初中阶段没有完成高中词汇的积累,那么此时是另一个好时段。除了那些在初中阶段就已经积累了足够词汇量的学生外,其他人都适合在此阶段完成词汇的初步积累。

但在现实中存在这样一个问题:由于刚上高中,大部分学生通常是在一种新奇感中懵懵懂懂地度过了半年或一年的学习生涯,对高中英语学习的认知并没有深入到本质,根本没有意识到词汇量对于英语成绩的重要意义。因此学生在实际学习中会缺乏紧迫感和自觉性,导致学习效率低下。此时,家长应该前瞻性地问问高三的学生和教师,英语学习到底哪些才是关键。因为高三学生今天遇到的问题,将是高一学生明天遇到的问题。把这些问题尽早解决,高三才会得心应手。

2.3 最后的黄金时间

充分利用从高一升高二的整个暑假,系统地强化提升单词量。这其实是高中阶段最后一个强化提升单词量的黄金时期。因为大部分学生在经历了一年的英语学习后,已经意识到了词汇量的重要性,因此学习起来有相当的自觉性。而且暑假的时间长度也足可以保证重点中学的中等生把整个高中阶段的重点和难点词汇做一次集中突破。通过这样一种魔鬼训练,高二只需要对学过的单词保持系统复习,再把剩下的较容易记忆的单词一步一步突破掉,便可为高三复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4 稍晚的时间

高二开学便开始强化提升单词量。高二的课程比高一紧张而密集,因此时间上已经没有了高一的优势,如果没有在高一暑假期间开始系统提升词汇量并把重点词汇初步突破掉,那么将会极大地加重高二的学习负担。一方面是大量繁难而重要的词汇,另一方面是密集而高强度的其它课程和作业。这两项高难度的学习项目挤在了同一个时间段,势必会造成学习负担的急剧加重。不过相对于高三的学生来说,却有着最为核心的优势——备战高考的时间相对充足。此时学生能够做的,只能是硬着头皮在跟上其它学科学习进度的同时,把词汇量提上去。如果高二没有完全记住高考大纲词汇,那么高三复习阶段可以继续巩固,直到高考时达到较为理想的词汇量和总体成绩。

2.5 最不利的时间

到了高三才意识到需要系统提高词汇量。由于高三的学习强度是整个高中阶段的顶峰,因此额外时间相当少。而词汇量的大幅提升又需要大量而连续的时间投入,因此学习时间会出现极大的冲突。然而,对于已经处于高三阶段的学生来说,不去提高词汇量就相当于坐以待毙,如果花些时间去重点记一些高考中常出现的词汇则未尝不是一种弥补的手段。这对于挽回英语成绩还是有一定的作用的。因此,已经处于高三的学生,最佳策略便是集中攻克高考试卷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汇。对于这些高频词汇,教师要谙熟于胸,否则学生的学习会很盲目。因此,讲授高三词汇对于授课教师的要求也很高。此时,比起教材,高考大纲和高考真题才是最重要的。真题中出现频率最高的那些单词,就是应该优先记住的。

时间规划绝不是一个小问题,这是一个关乎词汇量增长效果的问题,甚至关乎英语学习的最终成败。越早拥有一个良好的词汇量,就越能适应高中英语学习的难度。这就相当于一个身体素质优秀的人,参加任何一种体育运动都能迅速适应;而词汇量提升得越晚,就越被动。一个体质较弱的人,在参加任何运动的时候总会体力不支,因此不得不回过头来花费大量时间来提高身体素质。因此,一个良好的学习时间规划相当于在战略上领先别人一步。不可不察!

三、贯穿语言学习的始终

如果说有一门科目最需要每天都坚持学习,这门科目肯定是英语。如果说英语中有一项基本功最需要每天都磨练,那么这项基本功一定是记单词。这与学习其它科目,尤其是学习数理化有很大不同。从本质上来讲,这种差异是由英语词汇本身的特点和我们的学习目标所决定的。

先来看看词汇本身的特点:数量众多且相互孤立。与其它科目的学习内容比起来,几乎没有哪个科目能有英语这么多的记忆内容,只是单词的数量,高考大纲的要求就已经达到了 3500 个。(这只是初级水平,中级水平起码要达到 8000,高水平学习者词汇量是 10000 打底的。)熟练记住 3500 个知识点本身就是很大的挑战。更可怕的是,原本就数量众多的单词在内容上又是孤立的。因为这些词汇都是基础词汇,基础词汇的一大特点就是孤立性极强,而这种孤立性给学习造成的难度就在于你掌握了一个单词对你学习另外一个单词几乎没有任何帮助,要掌握另外一个单词必须从头开始。也许理化类科目的知识点之间可以相互推理计算,但是对于英语,尤其是对于英语词汇来说,这种由逻辑推理所带来的学习上的便利性     几乎是不存在的。因此,学生必须始终如一地坚持,才可以学好词汇和英语。

再来看看我们对于英语词汇的学习目标:下意识应用。这种应用包括两个层面——被动识别和主动应用,通俗来说,就是在阅读和听力中能下意识识别出来其中文意思,在写作和口语中如果达不到下意识运用,起码也要达到能够适度准确和流畅的运用。要想达到这样的目标,必须做到两点:第一,单词要记得足够长久。记得长久是熟练应用的前提。而要想记得长久,就必须做到一点:重复,而且是多次重复,最好是赶在遗忘来临之前就重复。记忆心理学的相关研究表明,人类大脑中控制长期记忆的神经系统与控制短期记忆的神经系统在结构形态上并不相同,这也就意味着信息由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的时候,神经的结构形态发生了变化。而这种改变的过程通常是缓慢的,需要外界不断的刺激才能发生,说白了,也就是需要对存储在短时记忆系统中的信息不断重复,直至其存入长时记忆库中。其实这个过程与体育锻炼差不多,锻炼身体就是通过外部的刺激来改变身体内部的某些机能或结构,以此来达到增加体质的目的。而这个锻炼的过程,也通常是缓慢而持续的,通常某个锻炼项目就要重复很久才能达到锻炼的目的。因此,重复,才能记得久,而单词的数量又很多,所以几乎需要每天都重复一些内容,才能把这么多单词记得长久。只要一间断,就会有单词被忘掉。第二,单词要记得足够牢固且理解深刻。有些单词即使记得很久,但是一到运用的时候突然不知道该怎么用,一个典型且有代表性的现象就是很多人疯狂背了单词之后就以为阅读的时候碰到背过的单词就一定会认识。而实际上,真正阅读一篇文章的时候他们才发现,有些单词确实学过,就是突然想不起来是什么意思了,或者想出来的意思是错的。这里面存在的问题就在于——记过的单词是要应用的,能用出来的单词才有价值。如果说多次重复让一个单词在人的大脑中保留得很久,那么大量的应用则可以让这个单词“活” 起来。被激活的单词才有了生命,有了“语言”的意义。而这样一个过程,绝大部分是通过阅读练习来完成的。也就是说,大部分单词在大量的阅读过程中不断被激活。少数单词有时候仅需要在阅读中碰到一次,就可以被激活。而大多数单词,则需要多次才能激活。而且即使激活后,也需要保持适当的复习和阅读量来维持或提高现有水平。如此大量的练习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如果学习总是间断,很难学好英语。

当然,前提还是要方法正确。其实词汇学习之所以要贯穿英语学习的始终,根本原因就在于两个字——“遗忘”。因为遗忘是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的,所以也就注定了我们的学习过程不能够间断,而且要让学习的速度超过遗忘的速度,这样才能有效地对抗“遗忘”。就好像一个水池,一个出水管永远都在向外放水,而学习就像注水管,注水的速度要大于放水的速度,水平面才能够上升。一旦把“重复学习”这根注水管拿掉,大脑里的英语单词就会像水池里的水一样,从“遗忘”这根“出水管”不断流走。所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就是这个意思。

在中国外交部翻译室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一天不练,你自己知道;两天不练,同事知道;三天不练,全世界都知道。”虽然这是对磨练翻译技能所做的一种表述,但外语学习又何尝不是如此?想想我们自己学习英语的历程就会发现,当我们的学习因为某些原因而中断一段时间,再次捡起来的时候,肯定会有生疏感。这种生疏感比其他任何科目都来得明显。你也许不会在一个星期内忘记物理公式和数学公式,但你绝对会在一个星期内忘记大量单词。所以,不断复习并应用,才能从本质上提高词汇水平,继而提高整体英语水平。

四、学习节奏的控制

4.1 节奏控制的原因

词汇学习是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然存在着各种因素影响学习的进度和效果。例如有的学生因为学习状态不佳而将词汇复习完全中断,这种中断尽管有时候只持续一两天或一两个星期,但是却造成了学习效果的成倍倒退,他将不得不花更多的时间来重新复习才能达到中断前的水平。实际上在教学实践中,由于学生对学习过程的擅自中断所造成的结果更为悲观,轻则学习进度减缓、复习量大增,重则逐渐丧失信心,认为自己没有学好词汇的能力,最终放弃学习而导致前功尽弃。因此,为了确保用最少的时间达到最终的学习目的,必须对这些因素实时把控,不断调整学习的节奏和速度。

影响学习的进度和短期效果的因素通常有两大类:

  • 相对固定的因素。如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习惯和记忆速度与遗忘速度的对比等; 
  • 经常变化的因素。如学生在某一节课或某一时期的精神状态,以及某一次考试的来临等。

4.1.1 性格特点

性格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事风格,自然会对学习造成一定的影响。例如,性格外向的学生往往心态较为开放,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但同时也会很快对一种事物或一件事情失去兴趣。那些性格外向但同时又有毅力坚持去做一件事的学生,往往本身就非常优秀。而性格相对内向的学生心态往往偏于保守,抗拒接受新鲜事物;但是他们同时也会始终如一地坚持自己的想法,这种坚持实在是一种难得的品质。而那些性格看似内向,同时又能对新事物保持高昂的热情并不断探索的学生,则更容易在某个领域有所成就。

针对这些类型的学生,在词汇教学的过程中要把握好各自的教学节奏。

对于外向型性格的学生来说,其学习节奏通常较快,且充满变化,因此教师要不断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风格以应对其快节奏。而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来说,其学习节奏虽然较为平缓,但也要在平缓中透出变化。平缓的目的是为了匹配学生的性格,而变化的目的则在于让学生发现学习的乐趣,使学习有效地持续下去。

4.1.2 学习习惯

对英语这一科,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学习习惯。例如有些人喜欢细水长流,每天都坚持,从不中断;有些人平时不会有意识地去系统学习,但每当考试临近,就会迫于各种压力而去突击学习;还有些人学习基本上没有章法,想起就学,想不起就放起来。对于第一种学生,毅力不是问题,只要方法得当,可以很顺利地达到学习目的。因为这种学生的学习自觉性比较强,如此便能够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同时由于他们比较有毅力,因此能够进行连续学习,而连续学习恰恰是节奏控制的最终目标。所以只要他们坚持一段时间,效果就会明显地显现出来。而对于第二种和第三张学生,改变他们的学习习惯是很难的,但是要想达到理想的效果,必须改变。因此,对这两种学生的学习节奏控制最为复杂。为了让他们能够保持连续学习,或者即使间断也是短暂的间断,必须配合适当的课外监督,这个任务一般由家长来完成。当然,如果教师每天都对其进行词汇考核,对重点内容重复多次地考核,同时配合一定的奖惩措施。效果会更好,因为这样一来,自觉性的问题解决了,连续性的问题也解决了。只要能够让学生专心,几乎没有什么方案比这更有效了。

4.1.3 记忆速度与遗忘速度的对比

根据记忆速度与遗忘速度的时间长短关系,可以将学生划分为四种类型:记得快忘得快、记得快忘得慢、记得慢忘得慢和记得慢忘得快。与记忆速度相比,遗忘速度对学习节奏的影响更大,因此,这里以遗忘速度为标准将这四种类型划归为两大类——忘得慢和忘得快。对于忘得慢的学生,其学习节奏一开始可以快一些,这样在尽量短的时间就能增长更多的词汇。等到遗忘迹象稍微明显一点的时候,就开始暂停学习新单词,把全部时间用于复习已学过的单词,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训练,就能够确保学生可以保持一段时间不忘了。然后再突击学习新词,顺便复习一些已学过的重点单词,帮学生养成每天复习的习惯。这类学生的学习节奏总体表现为张弛之间的界限较为明显。而对于忘得快的学生来说,其张弛界限就没这么明显了。他们的学习节奏一定要舒缓,而且要时刻照顾到复习,即使不学新词,也要复习已学过的单词。可以说,复习比学新单词对于他们来说更有实际意义。否则其惊人的遗忘速度会让学习效果迅速消失得一干二净。 

4.1.4 精神状态

按持续时间的长短,可以把学生的精神状态分为课堂精神状态和特定天数的精神状态。后者和前者可以有交集,但也是有所不同的。如果学生只是某节课的课堂精神状态较为亢奋,那么一定要充分利用好这种优势,顺利执行教学计划就可以了;如果该堂课学生的精神较为低迷,一方面可以想办法调动其状态,一方面可以适当降低学习节奏。不难想象当一个学生昏昏欲睡的时候老师却在滔滔不绝地讲课会是什么效果。如果亢奋或低迷的状态并非该节课才有,而是特定时期该学生都是这种状态,那么就要按照另一种方案来解决问题了。如果一个学生在特定时期出现精神亢奋,也要充分利用好这种状态,将学习效果推至顶峰;如果数天之中精神一直低迷,这时候一方面应该与其多多交流,疏导其心理郁结,起码争取在课堂上让其能够听进去授课内容,课下做适当的复习。另一方面,这一段时期的学习节奏也要慢下来,而且把重点放在复习上,不要过多地学习新内容。一个学生的精神状态对其在课堂上的学习影响是最大的,因此绝对要作为第一要务来处理。

4.1.5 考试的临近

某次考试的来临通常是学生中断学习的理由,其实这种选择背后所暴露的是人们在词汇学习方面所存在的两个误区:

  • 第一,用与学习其它科目相同或相似的方法来学习词汇。因此习惯性地在考试之前像中止其它科目的学习一样中止词汇学习。其实词汇学习根本不同于其它科目的学习。词汇学习利用的主要是大脑的记忆功能,而其它科目的学习则更多的是利用大脑的逻辑推理功能。逻辑推理功能的特点是:只需要根据特定的规律,就能够推导出正确的结果,临场应变性较强。而记忆功能的特点则是:它考查的是根据所记忆信息的数量和对每个信息记忆的牢固程度和准确度来考查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而在考试中要做到把知识记得足够多、足够牢固和准确,对于语言天赋并非特别出众的大多数人来说,则必须要日复一日不间断地进行有效学习,一旦中断,不论任何原因,都会出现信息丢失、牢固度的松动和准确度的减弱。更致命的是,牢固度松动的时候,其实在考场上就相当于信息丢失了,因为当一个知识点你拿不准的时候,就极大地增加了犯错概率。所以,那些记得十分牢固且精准的单词才是你真正掌握的单词。因此,词汇学习是遵循着自身的一套规律的,这套规律需要的是记忆、重复性记忆、一直持续的重复性记忆。绝不能用学习其它科目的方法来学习词汇,更不能因为一次无关大局的考试而轻易中断词汇学习。学习节奏可以减慢,比如在考试期间停止学习新单词,但一定要坚持复习已学过的单词,但绝不要轻易地完全中断。否则,长久看不到显著效果,或者学习彻底失败了可能还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 第二,过度重视每一次考试。其实重视考试,本身是很正常的,毕竟我们处在这样一种教育制度中。但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哪次考试最需要重视?要知道重视所有考试和重视最重要的一次考试是有区别的,因为这涉及到学习策略的制定和执行。过多关注短期效果往往使我们制定出突击式的学习策略,而关注长期效果则会让我们从更高的高度对学习计划进行全盘布局。显然,从最终效果看,后者优于前者。

但是这里面存在一个问题,就是有利于短期的学习策略未必对长期有利。而对长期有利的策略有时也会与短期利益相冲突。比如说,很多同学平时考试成绩不错,但是高考失败了,其原因有可能是考场紧张,发挥失常,但也有可能是他们平时执行的都是对短期有利而对长期有害的策略。还有些同学成为了高考中的黑马,他们平时不声不响,成绩平平,但高考中却一鸣惊人。虽然有幸运的因素,但是幸运的背后也许是有别的原因的,那就是他们平时看似成绩不高,却一直在执行对长期有利的学习策略。、

其实说到底,短期策略和长期策略相冲突的根本原因在于二者的目标有时并不相同,如果二者目标一致,自然会相互促进,但如果二者目标不一致,就必然会不同程度地牺牲一者而去成全另一者,而我们习惯于在词汇学习中所做的,恰恰是为了短期目标而牺牲长远利益。

所以,为了高考这最终一战打得漂亮一点,也为了学生在大学阶段的学习更加顺利,尊重词汇学习的本质规律才是更为明智的做法。

4.2 综合因素对于学习节奏的影响

上文对影响词汇学习节奏的各种因素作了简要介绍,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习的节奏往往是同时受到各种因素影响的。比如,一个外向型性格的学生记得快忘得也快,平时不会系统去学习英语和词汇,喜欢搞突击,因为考试来临,心理压力骤增,尤其是对于数理化感觉需要突击学习,也想突击学习英语,但是又感觉突击英语不会有效果,因此学到中途就把英语和词汇放下了,这样中断了词汇学习,直到考试结束。并且在备考的一段时间里持续低迷。在这种复杂的情况下,把握学生的学习节奏对于教师来说绝对是一种挑战。但是只要抓住重点,问题并不是不可以解决的。第一,一定要解决学生的心理状态问题,教师一定要及时疏导,以保证学习计划的基本执行;第二,要尽量保证学习过程不要中断,因为一旦中断,就意味着以后要花更多的时间来补救,得不偿失;第三,可以适当降低教学节奏,同时增加学习的趣味性。第四,万一学习过程因为某种原因而不得不中断,必须及时告知学生这样做的后果,并准备做好补救措施。

4.3 学习的中断与中断后的补救

在词汇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而出现学习的中断,这里的中断是指新词记忆、旧词复习甚至应用练习完全被搁置,可以说是完全中断。完全中断所造成的结果往往是半毁灭性的,通常表现为所学单词在不知不觉中被大量遗忘,而要重新回到中断前的水平,则不得不再次付出大量的时间,造成了极大的时间浪费。因此,完全中断并不可取。其实有一种办法可以以很小的成本来维持词汇量,使其保持在中断前的水平,那就是只搁置新词学习,但仍然保持较好的复习习惯和阅读练习习惯。这样即使不学新词,也能将词汇量恒定在一个最为理想的水平。所以,如果要中断学习,不妨先考虑一下这种替代措施。如果真的连替代方案也无法实行,那么只有做最坏的选择了——完全中断。

如果不得不完全中断学习过程,那么中断的时间应该尽量短,如果是长期中断,基本上词汇量会重新回到强化学习以前的水平,效果上相当于没有学习。这时候基本上算作终止,而非仅仅是中止了。

如果学生中断了一段时间后,想重新开始学习,那么这个时候就要进行词汇量的补救了。补救的第一原则是先把学过的单词重新拾起来,待完全拾起或拾起了大部分单词后,再进行新词学习。还有第二种选择方案——每天复习旧单词的同时,学点新单词,而且新单词的难度要小一点。通过这两种方法,都可以在一定时间内把由中断所造成的损失弥补回来,同时稳步推进整体的学习进度。

4.4 节奏调整的手段

无论是加速、减慢还是中断,本质上都是对学习节奏的调整,而调整的主要手段则是对如下三个模块的比例进行调整:学新词、复习(包括各种形式的词汇回忆、串讲、考核等)和学习其它基本语言技能(如阅读理解、语法、写作等。)比如说,学生课堂状态不佳,此时应把学习新词的比例降低,或者该节课暂时不学新词,把更多时间用于复习或穿插语法、阅读等项目的学习。如果学生中断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准备重新投入战斗,这时候要先帮助他们把学过的单词拾起来,此时大规模复习串讲和随机考核是很有必要的。然后再进行新词的学习。

总之,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学习状态和造成该状态的原因,从而综合利用各种手段对学习节奏及时进行调整,这样才能顺利达成最终的教学目标。



反馈交流

其他渠道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