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sidian 使用案例展示

Obsidian 使用案例展示

作为教程的最后一部分,我们通过一个案例来演示一下如何进行个人知识管理。在这里,我们使用分类法(以《中图法》为主要框架)和主题目录(MOC)来作为笔记的管理方法,使用 Obsidian 来作为管理工具。

一、组织环节

1. 阅读信息,记录笔记

个人知识管理的第一步总是从做笔记开始。所以,我们可以先读起来,先记起来,然后再去思考如何整理笔记的事。

笔记的记录宗旨十分简单,就是想记就记,可以完全摘录所需的信息,也可以完全记录自己的想法。毕竟,知识管理的核心在于通过一定的方法组织笔记,而不是在记录什么内容上。

由于是从零起步,所以我们的 Obsidian 里也没有设置好什么分类,全部笔记都放在根目录下。

Obsidian 使用案例展示--1. 阅读信息,记录笔记

经过一段时间,当我们根目录里未经整理的笔记数量达到了我们容忍的极限时,我们就要开始思考如何对笔记进行整理了。

Obsidian 使用案例展示--1. 阅读信息,记录笔记

2. 整理:使用基本大类

其实整理的方式非常简单,即根据必要性原则,按照《中图法》设置基本大类,然后将笔记归入其中。

比如,关于如何记录笔记的笔记,我们发现《中图法》“G79 自学”中明确写出读书笔记相关内容可以入此。因此,按照必要性原则,我可以在笔记软件中设置一个“G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文件夹,并将如何记录笔记的笔记放到这个文件夹中。

Obsidian 使用案例展示--2. 整理:使用基本大类

同理,对于管理学相关的笔记,我们发现国家图书馆查询系统把《管理学》这类教材统一归入了“C93 管理学”这一分类中。因此,我可以设置一个“C 社会科学总论”文件夹,将管理学相关笔记放入这个文件夹中。

对于键盘、显示器选购等与电脑相关的笔记,我们查询后可以知道其基本都属于“TP 计算机技术”系列,所以我们可以设置一个“T 工业技术”文件夹,将它们全部放入。

Obsidian 使用案例展示--2. 整理:使用基本大类

经过这样划分,每个文件夹下的笔记数量将降到我们的阈值之下,我们的系统得以继续运行。对于后续记录的笔记,我们可以像先前一样,先全部放到根目录下,也可以设置一个“inbox”文件夹专门存放。只要根目录或 inbox 文件夹内的笔记数量超过了我们的容忍度,我们就可以再次启动整理程序。

3. 整理:使用细分类目

随着笔记数量的增多,基础文件夹必然会不够用(假设我们对混乱的容忍度为每个文件夹有 30 个未经整理的文件,那么 22 个基本文件夹最多容纳 22 * 30 = 660 条笔记)。这时候,我们就有必要设置子一级文件夹了。

设置子一级文件夹的方法也很简单,参照《中图法》的子一级类目即可。

比如,我后续的笔记增加了许多社会学和管理学的内容,由于这些内容都属于社会科学,因此都放在 “C 社会科学总论”文件夹下。此时,我只需要在 “C 社会科学总论”文件夹中设置“C91 社会学”和“C93 管理学”两个文件夹,然后再把相应主题的笔记归入其中即可。

Obsidian 使用案例展示--3. 整理:使用细分类目

经过引入必要的子类目,每个文件夹的笔记数量又将降到了我们的忍受阈值之下,我们的系统又得以继续运行。其实很多时候,我们仅凭不断引入细分类目就可以保持我们系统的井然有序。

4. 整理进阶:使用主题目录(MOC)

《中图法》的类目终究是有限的。随着我们对领域了解的不断加深,即便是最小的类目也会收纳特别多的笔记。这时,我们就要引入新的整理方式——目录。

其实目录也是图书管理、文献管理领域中非常成熟的管理方法,早在古代人们就开始利用目录来组织纷繁复杂的典籍信息。通过目录,人们可以轻松了解某个领域中存在哪些书籍,这些书籍论述了什么内容,熟优熟劣等等等等。现在流行的 MOC 本质上也是一个目录,只不过是一个揭示知识点的目录。当我们通过目录这种形式对文件夹内的笔记总结归纳后,虽然文件夹内的笔记数量没有减少,但未经整理的笔记数量变少了,低于我们的忍受度。这样,我们的系统将再次运转。

目录的使用方法非常简单,只需要把文件夹内的所有笔记逐个浏览,然后按主题、按内容把笔记串起来即可。并且,目录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你可以像我一样使用大纲式的结构,也可以使用矩阵式的表格。无论使用怎样的形式,你都会在做目录的过程中加深对这一主题相关知识的理解。

需要注意的是,不要一开始(文件夹中笔记数量过少的时候)就尝试制作目录。因为笔记数量过少的时候,你并不清楚哪些内容应该放在一起,从而容易凭空臆想,企图做出一个“完美目录”。但这实际上是难以实现的,并且非常浪费精力。所以不如等内容多了再进行知识目录的梳理。

Obsidian 使用案例展示--4. 整理进阶:使用主题目录(MOC)

经过这种细分文件夹与目录归纳总结两种方式的不断循环,我们最终就能形成管理有序的笔记系统。

二、检索与应用环节

完成了个人知识系统的构建后,我们该怎么去利用这个系统呢?现在我们就以写作为例,来解释如何应用我们的笔记系统。

其实使用笔记系统进行写作非常简单。这里有几种方法:

1. 从一条笔记出发,然后通过查看其相关的笔记获得灵感。

2. 在笔记软件中检索关键词。这样笔记软件会返回给我们一系列相关的笔记,我们可以通过浏览这些笔记来获得灵感。

3. 自己先设想一个写作框架,再从笔记软件中查找相关的笔记对文章进行支撑。

我在撰写这篇文章时,先大致设想了一个框架:第一部分讲述信息组织相关方法,第二部分介绍如何整理笔记,第三部分介绍如何利用笔记系统写作。当我构思完成后,就浏览笔记软件中的相关目录笔记,从中获得写作内容。比如,在如何利用笔记系统进行写作这一部分,我就直接使用了“笔记方法”这一目录中关于“如何利用 Zettelkasten 进行写作”这一部分的内容。

Obsidian 使用案例展示--二、检索与应用环节

总结

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其实构建笔记系统非常简单,只需遵循以下几步:

  1. 先记录,不整理。
  2. 系统内容多了,混乱到一定程度了,开始考虑整理: a) 对大篇的阅读笔记进行原子化 b) 将碎片化笔记、已经原子化的笔记归入基本大类 c) 基础大类不够用引入子一级类目 d) 子一级类目不够用就开始考虑设立自己的目录进行总结归纳 e) 重复 bcd 三步 3. 利用笔记系统进行知识输出


反馈交流

其他渠道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