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法

主题法

主题法是另一种通过文献内容组织文献的方法。所谓主题,指的是文献论述的对象,包括事物、问题、现象等。主题法就是直接以表达文献主题的语词作为文献检索标识的文献组织方法。(语词是一个逻辑学概念,泛指词和词组。)

和分类法以学科为中心来组织文献不同,主题法是以主题为中心来集中文献的。通俗地说,主题法就像是直接用文献内容所论述的事物名称、内容来给文献“命名”。用户可以通过一个主题名称搜索到不同学科下的所有与该主题相关的文献。当下许多笔记软件的 tag 系统,实际就是利用了主题法。

主题法主要有

  • 标题法
  • 元词法
  • 叙词法
  • 关键词法

不同类型的主题法在语词选择和使用方式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标题法

标题法,也称为标题语言,是主题法的一种早期类型。

标题法是在标题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手工式的和先组式的主题检索方法。所谓标题,指的是主题标目,也可称为主题标识,由英文 Subject heading 一词翻译而来。而所谓手工,指的是标题法主要是为图书馆部门编制手工检索目录而设计的一种检索方法,它一般不太能适应机器检索的性能和特点。而先组式,指的是标题法在读者检索图书资料之前就已经选定和搭配好了。

标题主要由标题词构成:与文献内容相关的词语,经过一定规范后形成了标题词,然后再通过标题词的组合,就形成了标题,从而能概括和表达图书资料内容。例如下面例子中的“绘画一中国一古代”就是《中国历代绘画》的主题标目,反映了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主题法--标题法

再比如,关于茶叶贸易、茶叶栽培、茶叶烘制的文献,标题法就会用“茶——贸易”、“茶——栽培”、“茶——焙制”这样的标题对它进行标记,日后用户在进行检索时就能直接通过查找这些标题来查找到对应主题的文献。

标题法的优点在于其形式直观,含义明确,且操作简便。比如,对于《满族史》这篇文献,标题法直接使用“满族一历史”这样的标题来表达其内容。而其他主题法则要求采用与“满族历史”最临近的两个概念“满族”、“历史”进行组配,即用“满族一民族历史”来表达这篇文献的内容。因此,无论是在使用还是在理解上,标题法都比较容易为人们所接受。但也正因如此,导致了其灵活性较差,专指度较低的缺点。

标题法作为一种早期的、为手工检索设计的主题法,其实还是比较适合于个人笔记组织的。以标题词构成的主题标目作为笔记文件的标题,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同样内容的笔记被重复记录多次的问题。

元词法

元词法,也称为单元词语言,是由 M. 陶布和 C. D. 古尔等人,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期提出的一种主题检索方法。元词法和标题法一样,也是通过规范过的自然语言来表述文献的主题。但不同在于,元词法是通过基本词语的组配来表示文献主题的,即后组式的,与标题法这种先组式的直接表示完全不同。

所谓单元词(元词)是指那些从图书资料的主题内容中,抽出的最基本的、并在字面上不宜再进行分解的

单词。比如“大学”、“图书馆”、“人员”、“管理” 等词语就是典型的单元词。这里的不能分解指的是字面上不能分解,即如果再分解,便不能表达原本的意义。例如,“大学”不能分解为“大”+“学”,“图书馆”不能分解为“图书“+“馆”。每一个单元词都是作为描述图书资料主题的一个概念单元,是组配主题的最基本的主题因素。

单元词本身绝大部分不是具体的标题,而只是构成“标题”的构件,即是说若干单元词的组配,才能专指地表达文献信息主题或检索课题。利用单元词法,一篇关于“大学图书馆人员管理”的文献,就可以用“大学”、“图书馆”、“人员”、“管理” 来表示。日后用户在搜索时,只要在检索系统中输入这些词便可找到相关主题的文献集合。并且,用户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输入的元词,来缩小或扩大返回的文献集合范围。

在图书馆仍未进入计算机时代时,图书馆管理员会将每个单元词分别记载在一张卡片上,卡片上登记了主题包含该元词的文献。用户在查找时,通过挑选不同的单元词卡片,找到这些卡片上共同记载的文献号码,就找到了自己所需的文献。

例如,有两篇分别关于“分类标引”和“主题标引”的文献,文献号分别为 002 和 007,分别用单元词“分类”、“标引”和“主题”、“标引”来表示。这样,它们就会分别出现在以下的单元词卡上。当用户需要检索关于“分类标引”的文献,就看“分类”和“标引”这两张单元词卡片上有无相同的文献号。结果发现 002 和 055 同时出现在两张卡片中。此时,读者只需要拿着这两个号码找对应的文献即可。

主题法--元词法

其实上图这种搜索模式和我们平时用标签是非常相似的。我们往往会用多个标签来搜索自己所需的笔记。所以本文才在前面的叙述中说标签实际上就是主题法的体现。

单元词语言的这种使用时才进行组配的特征大大增加了其使用的灵活性,这是元词法对于标题法的一个重要的提升。但是,由于元词往往是基于字面意思进行组配的,这可能会产生偏差,造成误检。比如使用“苹果”、“手机”两个单元词进行组配搜索关于“苹果手机”相关文献时,就可能找到“使用手机进行苹果销售”这样的文献。因此,单元词法已进一步演变为叙词法,并被叙词法所扬弃。

叙词法

叙词法,也称为叙词语言,是使用叙词来表达文献内容的主题法。叙词法继承了单元词语言的组配特征,同时又通过概念组配原则克服了单元词语言字面组配的缺点。

叙词和单元词之间的主要区别是选词原则的不同。单元词的选取着重从词的结构上考虑,重在拆词,选取出来的单元词是一个个不能再分解的单词。而叙词的选取,则主要取决于专业研究和专业检索的实际需要。叙词着重从专业上的主题概念出发,重在拆义。很多时候,单元词需要拆分的词叙词是不拆分的,比如“苹果手机”。

基于选词角度的不同,叙词法就能通过概念组合来表达文献内容,而不是像单元词法那样通过字面组配来表达。比如“苹果手机”这一主题概念,叙词法选用“苹果牌电子产品”和“手机”两个对应概念词组配表达。这样就避免了引入了那些无关的文献。

叙词语言所采用的概念组配原理,使其避免了语词字面组配将会产生的概念表达误差,不仅保证了组配语义的准确性,提高检准率。因此,目前叙词法已被图书馆广泛使用,是最主要的主题法。目前我国图书馆基本依据《汉语主题词表》来为文献进行管理。

主题法--叙词法

其实叙词法的思路完全可以用于个人知识管理中。我们只需要用一些标准的概念名称来表示文献或笔记的主题,在文献管理软件或笔记管理软件中为文献打上标签,即可。

另外,从使用叙词进行检索的过程来看,在笔记软件中,双链的标题 [[标题]] 和标签绝不能划等号——我们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搜索时的标签来缩小或扩大检索结果,但双链却无法做到这点。笔记的标题,对应的应该是正常的标题,或者是标题法中的标题。

最后一点启发是,不要使用诸如 [[[[苹果]]手机]] 这样的双链形式。我们应该使用概念组配原则,而非字面组配原则——直接使用 [[苹果手机]] 即可。因此,RoamRearch 的双链嵌套功能并非是笔记软件所必须的功能——改变方法就能实现的事,何苦为难开发人员?

关键词法

关键词法,也称为关键词语言,是直接以文献中的语词来表达主题概念的准主题语言。

关键词是指从文献题名、文摘、甚至正文中抽取的、能够表达文献主题并具有检索意义的语词。比如,一篇题名为《市场经济对图书馆的负面效应及对策》的文献,其中的“市场经济”、“图书馆, “负面效应,“对策”四个词可以有效地表达该文献的主题,并且具有检索意义,因此可以作为该文献的关键词。而“对”、“的”、“及”3 个词,虽然能够帮助表达该文献的主题,但不起关键作用,也没有检索意义,因此不能作为关键词。

关键词语言是计算机发展之后兴起的一种文献管理方法。利用计算机,图书馆管理员可以轻松抽取出文献的关键词,并以此来揭示文献的主题。这是关键词语言的最大优点。但其缺点在于,关键词是不加规范的,相同主题的文献因用词不同而会有不同的关键词,这会导致检索时出现漏检。比如,在社交媒体相关研究中,社交媒体成瘾行为有时也被称为社交媒体问题性使用行为。此时,如果仅拿“成瘾行为”作为关键词进行检索,检索结果不全是必然的。

正是由于关键词语言存在上述优点和缺点,因此它只适用于提供暂时性的主题检索途径。待依标题语言或叙词语言编制的累积主题索引出版后,关键词索引就会被取代。

接下来:个人笔记组织方法

参考文献

  1. 张燕飞编. (2005). 信息组织的主题语言.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 曹树金 & 罗春荣. (2000). 信息组织的分类法与主题法.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3. 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 & 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 (2013). 图书馆学基础.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4. 侯汉清, 张涵, 戴维民, 王荣授, & 陈树年编. (2013). 主题法导论 (马张华, Ed.). 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反馈交流

其他渠道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