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摘
传统的图书组织有这样的问题:组织单位过大,这导致知识检索的效率降低。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常常在找书找论文的时候,不仅是要找到这本书或这篇论文,而是要找到书或论文里的某部分内容。为了解决这个麻烦,文摘就诞生了。
文摘概述
1979 年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第 46 文献工作技术委员会制定了国际标准《文献工作一出版物的文摘和文献工作》,这个国际标准规定:“文摘这个术语是指一份文献内容的缩短的精确表达而无须补充解释或评论。”同时对文摘的编写与编排格式也作了严格规定,按照这个规定,文摘字数以不超过 250 字为宜,每篇要有文摘号、题录等。 [@fang1989wenzhaixue, p.2]
文摘的历史
- 刘邦打下江山以后, 丞相萧何很重视文献典籍。以后, 刘向刘歆父子编写《别录》、《七略》, 文献量就很大了。为了减去皇帝一一阅读文献之苦,他们“每一书已,向辙条其篇目,撮其旨意,录而奏之。”将书中的内容主旨摘录下来, 报告给皇帝。这“撮其旨意”,内含文摘的实质思想。 [@sang1993wenzhaixuega, p.11]
- 以后历朝编写的国家书目中,所使用的解题、叙录、提要、大序、小序、总序等都有些近似于文摘的意思。它们为目录学家用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以书为纲,叙述书的内容梗概、义理长短和师授渊源,推荐好书,指导阅读。实质上,它们在某种程度上起着文摘的作用。 [@sang1993wenzhaixuega, p.11]
- 古代的公文是统治者行使职权的一种方式方法。作为最高统治者的皇帝,其公文量很大。四方八面、各行各业的公文每天都向皇宫飘来。秦始皇每天批阅 30 斤竹简的公文。到了唐宋, 公文量更多了。皇帝对大量的公文感到头疼。不批, 怕大权旁落;一一批去,很是辛苦。明代天启元年有了贴黄,它是将奏章中的要点提出来写在一块纸条上,纸条连同奏章一同报告给皇帝。贴黄一直沿用到清朝。民国年间,政府公文改用摘由,每一公文前附一送阅单,单上有摘由栏,告诉阅文人文中要旨。这很近似于今人的“文摘”。 [@sang1993wenzhaixuega, p.11]
- 资产阶级革命前后,科学开始兴起。人们对于科学象们的新发明新创造极感兴趣,很想及时了解此类情报。科学家信件频繁,经常不断地交换各自的科研成果和研究的课题。当科学发展到相当繁荣的时期,人们对科研情报的交流和报道就十分关注了。1665 年 1 月法国的《科学家杂志》(Le Journal des Scavants) 开辟了文摘专栏。同一时期, 英国的《皇家学会哲学汇刊》(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也开辟了文摘专栏° 两份刊物文摘专栏的出现,表明了人们对文摘的运用达到了新水平, 人们认识到了文摘可以从原文中分离出来而单独出现。因而, 文摘从同址文摘发展到了异址文摘的水平。 [@sang1993wenzhaixuega, p.12]
- 异址文摘的出现, 使广大读者认识到了文摘的特点。它篇幅小、情报量大、省时、易读、易记、易存。人们对文摘的需求也日趋强烈,在这种情况下, 1769 年,德国首创《各学院优秀外科论著摘要汇编》。这是一份专门刊载文摘的刊物杂志。出版后,深受读者欢迎。文摘杂志的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对文摘的认识。 [@sang1993wenzhaixuega, p.13]
- 1884 年,美国以卡片形式发行《工程索引》(Engineering Index) 中的每一条文摘。卡片式文摘便于读者携带、便于有选择的订购, 便于读者使用时任意取舍。卡片文摘的出现,表明文摘很有活力和适应性,说明了文摘具有其它文献无法类比的优势。 [@sang1993wenzhaixuega, p.13]
为什么需要文摘
如果没有文摘这一信息传播的大将,现代人根本无法控制、驾驭汹涌而来的信息流。 [@fang1989wenzhaixue, p.4]
但是,如果人们能在小块时间,去阅读浓缩了的文献情报——文摘,或查阅文献题录、索引,就能以很低的成本达到整体信息接受的最大效益。 [@fang1989wenzhaixue, p.9]
马克思为自己的 1, 000 多册私人藏书做了文摘。制作系统的文摘,是他整理加工充分材料的主要方法。马克思所以能在巴黎公社失败后的第三天,就发表了著名的《法兰西内战》,就是因为他及时注视有关巴黎公社的一切文献信息,并用文摘作了最及时的贮存、控制。 [@fang1989wenzhaixue, p.16]
当历史的巨册打开近代史第一页时,人类知识总量还在一个较低的水准上 0 据美国科技史专家普赖斯统计,直到 1750 年,全世界只有期刊 10 种左右,19 世纪初也才 100 种左右。那时,人们靠通读就能控制新增文献。直到 1854 年,美国学者亨利创议控制猛增的期刊文献,从而首次出版了迄今仍有重要意义的《科学文献目录》,这个目录收入了 1800 年以后出版的所有期刊。而进入 20 世纪后,谁企图编这种囊括一切期刊的目录,会被认为是一种幼稚的“文献浪漫主义”幻想。因为,20 世纪初期刊已达 1 万种,到 1965 年已突破 10 万种这就产生了人类对文献的失控 [@fang1989wenzhaixue, p.21]
多、快、散造成了社会文献情报流的混乱状况、无序状况,降低了科研人员网罗、控制知识的能力。以致文献信息利用率呈下降趋势 [@fang1989wenzhaixue, p.23]
科学工作者不能充分利用科学文献,造成研究课题的大量重复:以及用于收集、消化文献信息的时间过多,使研究无法深入,他们用于收集情报的时间占全部工作时间的 30% 以上,阅读和分析情报时间占 20% 以上。即起码有一半以上的时间与精力耗费于研究的信息准备工作。 [@fang1989wenzhaixue, p.24]
文摘的秘密就在于,它好比“压缩饼干”,为文摘使用者提供了高密度的信息。 [@fang1989wenzhaixue, p.25]
文献经过提高信息密集度的文摘处理,一是有序化了,使人不再漫天找寻,有了一个目标 [@fang1989wenzhaixue, p.25]
文摘的分类
- 按情报量的不同划分
- 报道性文摘
- 指示性文摘
- 选择性文摘
待完善
讨论
若阁下有独到的见解或新颖的想法,诚邀您在文章下方留言,与大家共同探讨。
反馈交流
其他渠道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所有 PKMer 文章如果需要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