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记 - 本地优先的知识管理与应用开发平台

太记 - 本地优先的知识管理与应用开发平台

产品概述

太记是一款基于太微(TiddlyWiki)技术平台的开源知识管理应用,采用本地优先设计理念,将强大的太微引擎与用户友好的界面完美结合。

核心特性

  • 本地优先架构:所有数据以纯文本 (tid/md 格式) 存储在本地
  • 多平台支持:提供桌面版 (Windows/macOS/Linux) 和移动端应用
  • 模块化设计:通过插件系统扩展功能,保持核心简洁。大部分自带功能都是插件,可以随意增删。每个插件内的功能其实都是一条条笔记,可以直接编辑修改其中的 WikiText 文本,而无需使用编程语言。
  • 开发友好:既是终端用户工具,也是应用开发平台。WikiText 可以以低代码的形式表达按钮、输入框、自动化脚本等功能概念。

界面

太记 - 本地优先的知识管理与应用开发平台--界面

默认为太微自带的卡片流形式的「标准布局」,其余界面可以通过「布局」功能来打开。

核心功能

1. 知识管理

  • 多维组织系统:标签、字段、链接等多维度内容关联
  • 反向链接:自动构建知识网络,显示条目关联关系
  • 大纲视图:层级化展示内容结构
  • 间隔重复:内置记忆曲线复习系统

2. 生产力工具

  • 任务管理:集成待办事项和项目追踪功能
  • 日历系统:可视化时间管理 (内置日历布局)
  • 白板功能:自由布局的思维画布 (内置白板布局)
  • 多工作区:支持公开/私有知识库分离管理

3. 发布与分享

  • 一键博客:内置 HTTP 服务器,快速发布为网站
  • 内网穿透:支持通过 cpolar 等内网穿透工具实现外网访问
  • 只读模式:安全分享配置选项
  • Git 集成:版本控制与云端同步
    • 默认支持 GitHub,可通过 Git 工具备份到任何别的仓库服务
    • 可配置每 30 分钟自动备份,并能回滚到任何时间点

预置布局系统

太记内置多种专业布局,满足不同使用场景,详见 布局-小程序式的多合一知识库管理界面

1. 日历布局

  • 条目时间视图(基于创建/修改时间,将笔记展示到日历上)
  • 拖拽式事件管理(基于开始/结束时间记录事件)

2. 白板布局

  • 自由画布式工作空间
  • 多元素混合排版
  • 可视化关联展示

3. CPL 插件源布局

  • 集中管理插件资源
  • 一键安装/更新功能扩展
  • 插件依赖关系解析 更多专业布局可通过 CPL 插件源获取,包括:
  • 横向故事视图
  • 原则大纲系统
  • 游戏化界面等

技术架构

太记作为一个「太微发行版」,在核心引擎基础上提供了完整的用户体验:

层级组件说明
核心引擎太微 (TiddlyWiki)提供基础图论数据库功能和扩展 API
发行版层太记 (TidGi)预置插件、主题和功能配置
应用层用户定制个性化布局和功能组合

这种分层架构使得:

  • 开发者可以直接使用太微核心进行深度定制
  • 终端用户通过太记获得开箱即用的完整体验
  • 所有用户都能享受持续的生态更新

要注意,除非你是程序员出身,或知识管理高级用户,不然不建议直接使用太微空白版,它作为「应用开发平台」本不是用于直接使用的。虽然它也支持从零开始配置功能,但从空白开始自由定制它将消耗比较多的精力。一般用户还是建议使用如「太记」这样的「发行版」,就像人们会使用 Ubuntu 这样的 Linux 发行版,而不会直接去使用 Linux 内核一样。

使用场景

1. 个人知识管理

  • 构建第二大脑、人生操作系统:设计最适合自己的用户界面,并能在桌面端、网页端、移动端使用所有插件的所有功能
  • 学术研究笔记:通过插件与 Zotero 等同步
  • 创意灵感收集:通过 剪藏插件 收集资料

2. 生产力提升

  • 项目任务规划:基于意义之塔、日历等插件
  • 习惯养成追踪:基于游戏化、日历时间块等插件
  • 时间管理优化:基于可视化大屏等插件

3. 应用开发

  • 快速原型设计:笔记即应用,查阅教程文档了解如何通过 WikiText 创建界面、在图数据库中读写数据
  • 文档系统构建:太记支持将笔记导出为 HTML 单文件模式,方便分享。也可以将 HTML TiddlyWiki 重新导入为多文件版方便管理和编辑
  • 专用工具开发:TiddlyWiki 开发平台支持 HTML 单文件模式、npm 包 NodeJS 模式等

4. 内容发布

  • 内网服务器:快速启动本地 HTTP 服务
  • 公开博客:通过内网穿透实现外网访问
  • 静态导出:生成可独立发布的 HTML 文件

获取与支持

太记将持续完善,为用户提供最灵活、最私密的数字花园解决方案,同时保持对开源理念的坚持。

讨论

若阁下有独到的见解或新颖的想法,诚邀您在文章下方留言,与大家共同探讨。



反馈交流

其他渠道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