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ho 的卡片盒笔记法工作流程及 Obsidian 实践

Echo 的卡片盒笔记法工作流程及 Obsidian 实践

我的生产力系统的工作流程是 🌱收集-🌳整理-🌻创作-🌖分享。也提到我要搭建的是一个动态知识系统,由知识块 + 连接构成。想法主要来自卡片盒笔记法。

Echo 的卡片盒笔记法工作流程及 Obsidian 实践--

选择的工具和执行的工作流程都是为了搭建知识系统而存在的。卡片盒笔记法是一个知识管理系统方法,不仅仅是一个工作流程。

对于系统和工作流程的认知不足,让我毁掉了好几个 Obsidian 的知识库。

这篇文章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实践成果,工作流程和笔记软件是如何配合搭建动态知识系统的。

搭建动态知识系统:卡片盒笔记法的工作流程及Obsidian实践

🌔什么是卡片盒笔记法

简单来说,卡片盒笔记法是一种记录和组织文字笔记,以便于后续创意生成的系统方法。

是德国社会学家尼克拉斯·卢曼发明的,申克·阿伦斯 写的《How to take smart notes》让卡片盒笔记法广为人知。很多知识管理博主和笔记软件的创始人都曾提到卡片盒笔记法和卢曼超凡的生产力。

卢曼的方法看起来非常简单,一个装载文字卡片的笔记抽屉,文字卡片和独特的卡片链接方式 。

同一张卡片根据链接可以置于不同上下文语境中,就组成了卢曼的知识系统。

卢曼时代他的工具只有纸、笔和他的卡片盒,在数字笔记时代,卡片盒就相当于一款笔记,可以选择带 datebase 的模块化笔记、带关系图谱的双链接笔记和带无限白板的可视化笔记,我选择的是 Obsidian 作为我的“卡片盒”。

“卡片盒”是看得见的工具,还有一个看不见的工具是我的工作流程。

🌓卡片盒笔记法 Obsidian 中的应用

我将卡片盒笔记法嵌入我自己的工作流程中,主要在收集、整理、创作这三个环节。

🌱 收集

申克·阿伦斯 的书中提到卡片有三类,Fleeting notes 闪念笔记、Literature notes 文学笔记和 Permanent notes 永久笔记,其中闪念笔记和文学笔记都是临时笔记,只有永久笔记才会被放入卡片盒之中,也就是知识库内。卢曼和阿伦斯都是学者,平时主要和书籍论文打交道,临时笔记有记录灵感的和阅读书籍的,对于我来说,我不区分笔记是视频笔记还是读书笔记还是灵感笔记或项目笔记,在流程中这些都是收集阶段的笔记,统一为临时笔记,我对临时笔记的要求就是“快”,不打断我的做事或学习的思路,也不考虑后续知识库的事情,只关注当时看到这个信息时候的思考。

我使用的是 Notion 周记来收集临时笔记。

🌳整理

在整理阶段的笔记是进入到知识库的永久笔记,分析卢曼的卡片,会发现在内容上有两点

  1. 内容精炼, 他一张卡片只记录一个观点。
  2. 信息加工,卡片上的信息都是他思考过后写下的自己的想法,并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

在卡片的格式上,有严格的卡片样式:

  1. 固定格式,每张卡片的大小是相同的,还可以看到他使用黑笔、蓝笔和红笔来进行书写和标记,卡片记录的 idea 在一面,实在卡片不够了就用两张。
  2. 链接方式,卢曼有一套自己设置链接的方法,Roamresearch 和 Obsidian 都保留了他的链接方式

在整理这个阶段,我关注的是“标准化”,内容和格式的固定标准,方便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知识库依旧是一个有秩序的系统。这个阶段的工具是 Obsidian。

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使用自上而下的方式来搭建知识地图。将信息根据自己需要的主题分成几类,每一个新的链接卡片,会为它设置相应的分类标签,知识地图和标签都也可以继续进行自上而下的分层管理。卢曼说过:“一个想法、一条笔记只有在它的上下文语境中才有价值”。他在写完永久卡片之后,会将它归档在一个或者多个相关的笔记后面。新的笔记会被归类于相应的主题下,或者根据内容设置标签。

将知识地图设成星标笔记,使用的时候查找信息很方便。标签内容也可以一键复制粘贴到一个页面,或者通过查看关系图谱同时查看主题和标签。根据自己的需要或者项目,可以设置多个知识地图,也就是我知识体系的核心节点。就像我的知识世界里的一线城市。

信息精炼和加工不仅是一个消耗精力,也是一个很考验自己认知的,这里有一个坑,刚开始做知识管理的时候,总忍不住直接复制粘贴别人的信息,所以临时笔记选择了 Notion,永久笔记选择了 Obsidian,也有为自己设置门槛的想法。现在 obsidian 中记录的是我自己的想法和理解过后的值得保留的信息。

💡 创作

在创作阶段,申克·阿伦斯 和很多博主都提到自下而上得发展主题,也是卡片盒笔记法发挥作用最大的环节,很多零碎的 idea 组成了一个新的创意。在创作阶段,我关注的是一个笔记如何在不同的上下文语境中。

我常常使用可视化笔记的方式来组织新的想法,一块白板的标题为新的 Idea,把脑中想到的东西写在白板上,将不同主题下的内容放置在我这个新 idea 的上下文场景里。

影视剧里场景的场景是,侦探面对复杂的案件,在白板上贴着各种人物照片、简报,用图钉和连线将线索连接起来。侦探对着这块线索板,会进行讨论和深度思考,发现不相关的信息直接的线索。我们的大脑思考不是线性思考的,而是跳跃性的非线性思考。

“神经学家告诉我们,大脑是用网络和图的形式来组织信息的。”(Wolfe,2004)帕特·沃尔夫,大脑处理视觉的速度要比文本快 6 万倍。

可视化笔记是信息梳理不是艺术表达,好看并不是最重要的。我这期的笔记,是用关键字、线条来组织信息,然后用图形来直观形象得展示信息,这些图片都来自网络上找的的一些图,网上这种素材很多。最后进行简单的排版,将重点的信息放大,让我在查看全图的时候,关注 idea 的主要脉络。

有时候我会查看 Obsidian 的关系图谱,通过探索节点的深度,会发现深层的信息链接。

整理阶段的自上而下的知识地图,和创作阶段的自下而上得信息链接相互作用,最终形成了我的动态知识系统。

🌻分享

在分享阶段,像卢曼这种学者,主要是出版书籍和论文,他依靠卡片盒这个系统就很轻松了,他的助手也说对于出版,他能做的就是帮忙查一下有没有错别字,卢曼去世后还根据整理的内容出版了几本书。我们这个时代方式就比较多,视频、ppt,根据自己的工作需求选择,那种方式的分享都需要源源不断的创意。

🌖总结

卢曼说:“不写,就无法思考”。

笔记不仅帮助我记忆了想法,也可以很容易的和过去的自己进行对比,同一份信息,认知不同理解和应用就会有很大的偏差。笔记的增加可以让我对一个研究的内容更加的深入也更加的丰富。

讨论

若阁下有独到的见解或新颖的想法,诚邀您在文章下方留言,与大家共同探讨。



反馈交流

其他渠道

版权声明